盛夏时节,高温天气下,户外工作者依然忙碌在城市街头。记者采访发现,上海各大商圈、社区、园区、街道,为外卖员、快递员、保安、网约车司机等户外工作者开放了消暑纳凉点。
忙碌之余,户外工作者时常走进纳凉点,或领取一瓶冷饮,或坐下小憩片刻,感受一抹清凉。从纳凉点向窗外看去,阳光不再刺眼,酷暑不再难耐。高温下的城市街头在眼中定格,成了一帧帧有温度的记忆。
近日,记者在杨浦区走访了四处纳凉点。在户外工作者的眼里,高温下的上海街头,是一幅怎样的画面?
纳凉点内。
纳凉点一:“江湾里”商圈,新·尚党群服务站
在“江湾里”商圈新·尚党群服务站,记者遇到了饿了么外卖骑手赵海飞。半年前,这个20岁的安徽小伙到上海成为骑手,因为头脑灵光,很快摸索出了跑单经验。
对他来说,高峰时理应努力多跑单,事半功倍;订单少时则不妨小憩,磨刀不误砍柴工。每天下午2点到5点,平台订单较少,他就会找一处散落在上海街头的骑手纳凉点,就近歇歇脚。
“骑手们消息灵通,哪里新开了环境不错的纳凉点,我们都会在群里分享一下。”他说。今年6月,“江湾里”商圈新·尚党群服务站开放了纳凉点。纳凉点内,提供冰箱、饮用水、微波炉等,供户外工作者随时进来小憩片刻。“新江湾城和国正中心人流密集、单量密集,我在附近送完餐后,时常来纳凉点坐一会儿。”
由于附近互联网公司众多,许多外卖员夜间送餐到此,新·尚党群服务站还开设了“i新城”24小时驿站,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夜间小憩的场所。
赵海飞在新·尚党群服务站。
纳凉点二:开鲁二村社区,暖xin驿站
在开鲁二村社区暖xin驿站,记者遇到了顺丰市光路接驳点快递员苗一非。盛夏时节,他每天都在接驳点与社区的“两点一线”之间忙碌着。
初到上海,苗一非把社区200米外的接驳点当成家,一没事了就回接驳点;工作一段时间,他渐渐发现,也可以把社区当成家。他说,开鲁二村社区持续关注新就业群体,建设袋鼠宝贝之家、绘制骑手友好地图、举办各类暖心活动,还专门设置了骑手休息站。
近年来,居委书记张蓓芳养成了一个新习惯:每晚8点,给骑手休息站的冰箱里塞满瓶装水。补完水,她才能安心下班。这也让一个个高温天,骑手们一进休息站,就能喝到清凉的冷饮。
“从接驳点出门时,偶尔有时忘带水杯,夏天户外工作没水喝非常难熬。”苗一非说,“社区提供冷饮外,还给每一个为社区工作的新就业群体准备了贴有名字的水杯。现在我来社区,就像回自己家一样。”
苗一非在开鲁二村社区暖xin驿站。
纳凉点三:上理工科技园,暖“新”充电站
上理工科技园暖“新”充电站,记者遇到了网约车司机蔡勇。等待充电的时间里,他安坐在充电站旁等候室。窗外阳光有些毒辣,空调房内阵阵清凉。
翔殷浣纱街区党支部书记王宇川介绍,为服务市民群众,园区主停车场专门辟出一定区域设置智能充电桩,供社会车辆进园区充电,还为周边网约车司机打造了一处暖心更暖“新”的24小时充电站和临时休憩场所。
近期,园区食堂也向新就业群体开放,并提供延时、优惠的就餐服务。网约车司机、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可以边为车辆充电,边到食堂享受优惠用餐。
蔡勇在暖“新”充电站等候室。
纳凉点四:江浦路街道,宝地党群服务站
在江浦路街道宝地党群服务站,记者遇到了小象超市通北路站配送员刘洪铁。三年来,他走遍了站点方圆3公里范围内的每一个角落。
近期,他发现江浦路街道的宝地党群服务站门前,新设一块“盛夏送清凉”的告示牌。告示牌称:亲爱的新业态户外职工朋友们:免费领取冷饮、盐汽水、矿泉水。欢迎交辅警、环卫工、邮递员、快递员、送餐员、协管员、网约车司机、物流驾驶员等各类群体。
“我每天工作相对忙碌,少有能停下来歇歇脚的时候。”他说,但每次路过宝地党群服务站纳凉点,总会感到城市温度与阵阵清凉。“近几年,我们这类来上海打工的人能看到,类似的服务点越来越多,这让我觉得这座城市正在对我们张开怀抱。”
刘洪铁在江浦路街道宝地党群服务站。
富兴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